怀着世界大同的信仰,这一座光之寺庙将成为智利的一个地标性建筑。依偎在圣地亚哥城市外的安第斯山脚下,这座拥有优美弧线的巴哈伊寺由加拿大杰出建筑师Siamak Hariri主持设计,主要为教徒提供精神冥想和朝圣参拜之地。
被一片平静如镜的水池和原生态草地景观的环绕,南美洲巴哈伊寺是一个半球形、透光的结构,呼应着安第斯山的起伏地形,大约拔地30米高。
九个巨大的玻璃立面构成建筑的框架,形成一个开放的朝圣空间,内部设置了多排以胡桃木和皮革制造的弧形座椅,能容纳600位访客。
从穹顶顶端的中心孔洞望上去,光线透过外部的铸造玻璃照射到室内的半透明葡萄牙大理石上,产生一种迷离的成效。每当日落时分,光线的色彩变化更是醉人,从白色到银色,赭色再到紫色。
对于结构及其场地来讲,开放性和透明度是基本要点。半球形结构四周设有九个入口直通巴哈伊寺内部,访客行走在曲径上,同时可进行冥想。
智利著名景观建筑师Juan Grimm已将一个废弃高尔夫球场改导致草木繁茂、色彩缤纷的花园景观,各种抗旱的当地植物在建筑四周成长、蔓延。
在设计过程中,Grimm与佩尼亚洛伦市政府合作,在寺庙周围种植了很多的当地Quillay树种,以支持名为“绿色进步”的环境项目。到现在为止,超越6000多棵树已经落地生根,还有一部分正在培育中的树苗也将成为寺庙景观的一部分。
初到这个场地,访客第一会为周围安第斯山脉的壮观秀丽风光感到惊叹。接着,经过一段石头台阶和一条小径后才来到巴哈伊寺,进入寺庙之前访客还会赏析到漂亮的花园。
因为一条小路横在景观之间,寺庙好像瞬间消失了,仅出目前旁边一个平静而清澈的硕大湖面上。站在巴哈伊寺一侧,使用浇铸玻璃制成的外部覆层及其复杂微妙的结构映入眼中,就仿似冬季里的雪花晶体。
作为一个综合建筑,它多变的结构特质需要一流的计算机技术支持。对此,Hariri Pontarini Architects为该建筑革新出了一套渲染系统,并用机器技术或有机玻璃制作成了各种不规则形状。
在十四年的进步过程中,这座深受南美人崇拜的建筑成为最后一个代表国内的寺庙,它的建成也成为了巴哈伊社区一个神圣的标志。
不举行任何仪式,没神职职员,没任何标记或图案,巴哈伊寺就是一个纯粹的、进行冥想和祷告的场合,所有人不论性别年龄都可以平等地聚集在这里。
项目地址:智利,圣地亚哥首都大区
主建筑师:Siamak Hariri
项目经理:Doron Meinhard
项目建筑师:Doron Meinhard
项目面积:
1200.0平米
竣工时间:2016年